写在前面

现在想来,选择加入到这样一个包容且富有生命力的集体是我最正确的决定。大家几乎是一下子就接纳了我,还记得我初加入的客户成功团队,在生活上对当时还对北京非常不熟悉的我的照顾。我也因此迅速锻炼出了吃辣的能力(因为团队同事大多来自能吃辣的省市),以及收获了无数昵称。

然而最让我受鼓舞的,还是大家对于践行为客户带来价值这个工作使命的那份认真。

在这里,我发现东门对于解决客户问题一直秉持排除万难的态度,客户成功同学常常因为回访客户了解到的技术问题跟着技术支持/研发同学研究到半夜;分析师同学也会因为客户的使用问题钻研客户的银联Pos机逻辑,自掏腰包的去体验客户的业务流程。在这样的熏陶下,我得以迅速成长起来,完成了从客户成功、数据分析到现在负责创新交付业务的层层蜕变……

在东门工作的近两年的时间,有幸在交付部门,经历了从客户成功、数据分析到现在负责创新交付业务的转型与成长,对我而言,这是一个不断站上擂台挑战自己,从而自我认知、再自我升级的过程。

回国,加入东门

在东门之前,我在北美的咨询公司工作,那里大家理解的亚洲是 emerging markets(新兴市场),也多以加入到亚洲公司的项目里为荣(虽然为此要饱受时差的考验)。中国就更是其中翘楚,我 2011 年离开祖国去求学,用涛哥的话说,是完美的错过了中国移动互联网腾飞的这几年,所幸,后来结交到一些国内互联网圈子的朋友,多次交流下来,深深感觉到国内互联网行业是一个可以把科技理念的应用实践发挥到极致的地方,彼时的我对于践行“敏捷”怀抱了很大的梦想,也出于对大数据的兴趣,很快就决定回国加入东门。

知识焦虑下的绝望感

在东门刚开始,自认为学习能力不弱的我,就面临了前所未有的“知识焦虑”。从培训期的学习理解银联商务办理pos机逻辑,到后面开始正式的客户交付,我虽然对数据基础建设的方法和分析原理比较熟悉,但因为之前从事行业与国内互联网业务区别不小,在刚开始上手业务的时候,每听到同事与客户言语间那些如“MAU”、“CAC”等术语词汇的时候经常倍感压力,只有默默把听不懂的词汇记下来然后默默补课(通常在见完客户的回程)。

但每天可能面临的客户问题从运维技术到银联Pos机逻辑层出不穷,常常有种怎么学也不够用的“绝望感”。好在客户成功战友们立刻发现了我的吃力,鼓励我在这样的时候不要在意部门边界多多提问,给我介绍技术支持、运维等兄弟部门的小伙伴交流问题,让原本习惯于公司里部门间职责边界分明的我,慢慢学会了在“工单”和“提需求”之外,更加开放思想,不再拘泥在冷冰冰的工作流程之中。

挑战与期待,在深度交付项目上的摸索

而这过程中,真正改变我的,还要属在某垂直电商客户深度交付项目上的历练。在那之前,东门在交付服务模式上仍以办理pos机交付为主,而其实在我们面向的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寻求的是直击用户的业务提升思路。为了探索杭州信用卡驱动业务价值的能力,我们与客户达成了深度交付与咨询合作关系。当时才加入不到两个月的我,作为客户成功接到了这个任务,既有面临挑战的紧张,更有探索未来的期待。

然而,项目的开始并不顺利。以往交付互联网项目以远程形式为主,而这次,我们得以直接去往客户办公现场实地进行交付(俗称:驻场)。这虽然带来了沟通的效率的提升,也让我们立刻发现了客户刻板印象里,对于我们的预计的交付周期有着非常大的不信任感(觉得过于理想化),加之客户相关部门本身也有繁重的业务工作,能够投入到刷卡变现的时间并不多。那时候我潜意识里仍然有着常规项目交付经验带来的惯性,即使是在客户现场面临很紧急的问题,也只会在内部群里艾特同事,或询问“是否有 XXX 相关的文档”。直到我们在客户研发埋点中期关键问题的爆发的契机真正的改变了我。

用主人翁意识冲突“无人之境”的迷惘

当时,客户因新版功能测试已收尾,但东门埋点还在准备打包校验的阶段(约定周期内),想要在三天后的发版里匪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