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信用卡、花呗等消费信贷产品让大家“花着明天的钱,圆着今天的消费梦”。但很多年轻人,在消费时不考虑自己的还款能力。
原本是该在家享清福的年纪,却因儿子欠下巨款不得不打工还债。面对早已失联、不知去向的儿子,年迈的老父亲没有埋怨、没有责备,只希望他能顺顺利利地跨过这个坎。
故事的主人公阿刚是一位30多岁的销售,平日里没有太多花销的他,生活过得倒也自在,周末还能回家陪陪父亲,唠唠嗑、喝点小酒,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然而,2013年的一次“借钱”,彻底打破了这份宁静,也将他推向了深渊。
初次见到阿刚的时候,他微微欠身,向我点了一下头,算是打过招呼了,这或许是他以前做销售的时候养成的习惯吧。我仔细端详着这个男人,虽然只有30多岁,但两颊微微下凹、眼窝深陷,感觉瘦得已经脱了相。说起自己的故事,阿刚略微停顿了一下,眼睛瞥了一眼窗外,长呼了一口气说,自己原本是一个普通的销售,因为工作的原因办了不少信用卡,都是自己“救急”,或是给客户临时垫款时用的。
图标签名称 可一切从2013年4月份发生了改变。一位老同学向阿刚借钱,因为利息比银行高出不少,他就一口答应了下来。这老同学倒也靠谱,按时把本金和利息打到了阿刚的账户里。一来二去,老同学借的钱越来越多,阿刚手里没那么多钱,他就想到了手中的信用卡。阿刚用信用卡套现,然后再把钱借给老同学。一边刷,一边还,朋友给的利息就是白挣的钱。慢慢的,阿刚觉得这种方式挣钱,可比工作轻松多了,干脆辞职在家“守株待兔”。
后来,老同学借的钱越来越多,还不按时还钱,阿刚的信用卡开始“断粮”了。说到这里,阿刚叹了口气说:“我手里现在还有很多他写的借条,都是没还的。”没了工作,也收不回借款和利息,阿刚一下子没有了收入来源,只能继续透支,在银行之间“拆东墙补西墙”。银行多次催款,他也还不上。最后,索性就不还了。阿刚换了手机号,在外面四处躲债,连家也不回,玩起了人间蒸发。
图标签名称 无奈之下,银行只好联系阿刚的家人。可家中,只有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老父亲。“他啊,什么都没说。突然就不回家了,手机也打不通。倒是银行一个劲地往家里寄信,我也看不懂。后来接过好几个电话,人家银行的人都来家里了,我才知道他是欠了银行的钱呐。”在胶州市人民检察院的休息室里,提起儿子的事,阿刚的父亲无奈地说。
我在闲聊时了解到,阿刚的父亲已经退休了,面对儿子欠银行几十万的事实,老人没有埋怨和责备,只是说:“能怎么办呢?儿子造出来的孽,还不是老子来还?我只希望他能认识到错误,早点出来,我在家等着他。”那一刻,我看到了老人眼角的泪光,但他却眨眨眼,把泪水忍了回去。就这样,阿刚的父亲拿出了几乎全部的积蓄,才仅仅补上了不到一半儿的“窟窿”。没办法,老人只得咬着牙,出门多打几份散工,想办法把这个钱补上。
当我把这些转达给阿刚时,这个30多岁的男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嚎啕大哭起来。我没有打断他,只是递给了他一张纸巾,任由他的眼泪从指缝间涌出。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哭吧,哭出来能好受点,希望这泪水啊能洗涤你的罪过, 别再让老人为你操心了!”他拼命地点头。我知道,这次他真的听进去了。
最终,阿刚因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然不归还,数额巨大,构成信用卡诈骗罪。但他自动投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认定为自首,可从轻处罚。
图标签名称

卡卡君有话说

阿刚一案绝非个例,留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信用卡、花呗等消费信贷产品让大家“花着明天的钱,圆着今天的消费梦”。但很多年轻人,在消费时不考虑自己的还款能力,有时形成逾期也不在乎。最后,往往是父母和家人拿出钱来收拾烂摊子。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经发卡行两次有效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便会被认定是恶意透支。
为了阿刚和他父亲这样的悲剧不再上演,为了让家人能够放心,也为了自己以后能够顺利办理贷款等业务,大家在使用该类产品时一定要量力而行,及时还款,不要因为自己一时的欲望,让自己的征信记录留下污点,甚至违法犯罪。